10.11975/j.issn.1002-6819.2021.10.010
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微地形改造的盐地碱蓬恢复效应评价
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探索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以光滩裸地为对照,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势平坦地段设置S形、条带形、品字形和月牙形4种微地形改造模式,测定分析其工程量、地表粗糙度、植被生长及改良土壤效应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及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分析评价其植被恢复效应.结果表明:微地形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生长状况(P<0.05),与裸地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等,增加了土壤养分,孔隙度,持水量等.4种微地形改造模式中月牙形模式与光滩裸地相比显著降低了44.19%的土壤盐分,并且月牙形改造模式最利于促进植被恢复效果;条带形模式可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坑底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裸地的2.87倍;品字形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了15.24%的土壤容重;S形模式在植被恢复及土壤改良效应上表现较差.不同微地形改造模式对植物生长和改良土壤效应综合评价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月牙形、条带形、品字形、S形、裸地,建议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进行微地形改造时,首先考虑月牙形,其次是条带性、品字形,S形可不采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土壤;植被;微地形;地表粗糙度;盐碱地
37
S725.4(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资金林业科技创新项目;泰山学者工程专项
2021-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