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4.03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评估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黄河流域2000、2010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网格尺度和县域尺度揭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草地和耕地面积之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0%以上,2000—2018年,耕地面积减少14243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9410.3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2179.8 km2.2)2000—2018年,黄河流域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值上升,蔓延度指数值下降,黄河流域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和分散化.3)2000—2018年,黄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呈上升趋势,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增加,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的面积大幅度减少,生态风险等级大多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转移.4)2000—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风险呈现空间正相关,但空间聚集程度和空间分异性减弱.网格尺度的Moran's I指数大于县域尺度,表明网格尺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更强.基于上述结果,该研究将黄河流域划分为生态风险重点管控区、严格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并提出差别化的管控建议,以期为流域管理及风险防控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土地利用、遥感、模型、景观格局、生态风险、风险评估、黄河流域
37
F301.24;P901(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2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6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