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4.015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含量的影响

引用
为研究双季稻(Oryza sativa L.)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C、N含量对耕作方式的响应,该研究利用已进行12 a的包括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和免耕+秸秆还田(NTS)的保护性耕作稻田定位试验,运用湿筛等方法测算了团聚体的构成与稳定性,C、N含量及其对土壤总C、N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显著增加0~10 cm土层大团聚体比重,弱化翻耕、旋耕和免耕等不同耕法对表层大团聚体的差异化影响(P>0.05),但5~30 cm土层大团聚体随耕作强度的减弱有所提高.总体来看,稻田土壤团聚体以>2 mm粒径为主(占35.02%~64.44%),其C、N贡献率分别达52.12%和52.16%;秸秆还田有利于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外源C、N更多被大团聚体固持和保护.NTS在0~20 cm的>2 mm团聚体对土壤C、N的贡献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C、N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比于CTS与RTS,长期采取NTS显著改善土壤C、N含量,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对改善稻田耕层(尤其0~20 c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效果(P<0.05).因此,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南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及农业生态持续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土壤、团聚体、耕作、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双季稻

35

S343.1;S343.2(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36

2020-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3-1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农业工程学报

1002-6819

11-2047/S

35

2019,35(2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