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975/j.issn.1002-6819.2018.22.016

耕作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引用
为了探讨北方土石低山地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10°坡耕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监测了传统耕作(CT)、免耕(ZT)、免耕秸秆覆盖(NT)和横垄(CR)4种不同处理下0~100 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测定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中,各处理在0~40 cm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为:NT>ZT>CR>CT,当土层深度大于40 cm时,各处理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关系发生波动变化,其中ZT和NT能明显改善0~5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CT处理保墒效果提高25.34%~35.57%.2)CT和ZT处理坡位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关系,受大豆生育期内总降雨量的影响较小,分别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和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而NT和CR处理坡位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关系,会随着大豆生育期内降雨总量的不同而产生微变.3)各处理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出下湿上干的特点,CT和CR湿润土层(体积含水率≥11.6%)分别位于坡底40~100 cm和坡顶40~100 cm处,而干燥土层(体积含水率≤8.6%)则分别位于坡顶10~30 cm和坡底10~20 cm处.ZT湿润土层(体积含水率≥12%)分布集中性较差,NT湿润土层分布集中性最好,且范围最大,占据了整个坡面40~100cm深度范围.4)所考虑的3个因素对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作用的大小表现为:耕作模式>剖面深度>坡位.5)在2a试验中,与CT相比CR、ZT和NT处理产量分别平均增加8.77%、15.68%和26.7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6.32%、11.6%和20.61%,因此建议在研究区种植大豆时,优先采用NT耕作模式.

土壤水分、作物、耕作、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34

S152.7(土壤学)

东北半干旱地区主要农作物微灌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303125

2018-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8-13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农业工程学报

1002-6819

11-2047/S

34

2018,34(2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