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7.013
咸淡水轮灌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溶质迁移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咸淡水膜下滴灌方式对棉花根系、产量和土壤剖面溶质迁移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巴州灌溉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共设置全生育期微咸水、淡水和咸淡水轮灌(蕾期一花铃前期淡水、其余生育期微咸水)3个处理.对比不同咸淡水处理下,棉花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和产量的差异,分析0~100 cm土壤中铜、铁、锰、钙、钾、钠6种溶质垂向分布与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12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钠离子未发生表聚,40 em以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高(P<0.05),棉花总根长密度、最大根长密度呈咸水处理>轮灌处理>淡水处理,咸水和轮灌处理下,单株棉花地上部干物质、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高于淡水处理,分别达32%、20%和22%.2012-2013年,咸水处理下棉花总根长密度骤减,导致该处理下单株棉花地上部干物质、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土壤盐害离子增加,微量元素减少的情况下,采用蕾期至花铃前期淡水灌溉、其余生育期微咸水灌溉的方式,钠离子未发生表聚,2013年棉花总根长密度高于咸水处理达24%,地上部干物质、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较咸水处理高出13%~24%.咸淡水轮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棉花根系生长,缓解盐害离子对棉花造成的生长胁迫.另外,不同咸淡水灌溉处理下,土壤溶质迁移规律不同:2012-2013年,土壤中铜、铁、锰平均质量分数降低约40%,0~10 cm的表聚系数由0.14~0.17增长至超过0.20,3种处理下铜、铁、锰都表现出强烈的表聚性;钙、钾、钠平均质量分数增加33%~45%,3种处理下钙、钾未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微咸水处理下钠由不表聚转变为显著表聚.该成果可为干旱地区合理利用微咸水,实现棉花优质稳产提供参考.
灌溉、棉花、盐度、微咸水、根系、产量、时空变化
31
S275.6(农田水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218
2015-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