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6819.2013.12.017
旱涝交替胁迫增强水稻抗倒伏性能
茎倒伏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小区试验,分析了旱涝交替胁迫下旱后浅蓄(T1)、旱后深蓄(T2)与目前常用的浅水勤灌(CK,对照)模式下,水稻茎秆生长指标和抗倒伏指标的差异,并结合水稻茎秆的细观特征,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宜的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1)基部节间长度降低,茎粗、茎杆截面面积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茎杆的抗弯截面模量和累积破坏能量分别增加12.4%和9.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杆壁厚、维管束数量、维管束面积增加,维管束细胞趋于密实,使得茎杆的抗折力增加,倒伏指数下降。但旱后淹水深度过深(T2),水稻抗倒伏指标下降。地上部分鲜重增加是 T2处理倒伏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上述情况表明,适宜的干旱胁迫能够拮抗淹水胁迫造成的抗倒伏能力下降,提高后期抗倒伏能力。现有节水模式下适当加大雨后蓄水深度不会增加倒伏风险。
力学特性、试验、生长、水稻、旱涝交替胁迫、倒伏、细观结构
S27(农田水利)
水稻旱涝交替胁迫叠加效应及其机理研究51079042;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2013-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