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690X.2019.02.068
记忆中的柿子树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农村落户.这个村子地处渭北高原南端,属于半坡半塬,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干旱缺水严重,庄稼基本是靠天吃饭.村民的口粮常常不够吃,老户人家还可以,像我们这样新落户的家庭,吃不饱是经常的事情.
在这里,全村人畜饮水就靠一眼深井.井深二十多丈,井里的水也是有限的,不能无限量的取用,需要养精蓄锐,供半天歇半天.每天只是上午有水,下午就没水了.大家只能排着队从井里取水.这样一家一户就得买几个水缸,用来囤水.每次就得多打点水,放在自家的水缸里,慢慢使用.每天上午水井都不得空闲,总有很多人在等候打水.由于水井比较深,打水很费事,仅水桶就得六七个,才能运转开来.井里要有两只水桶,一上一下.井绳也很长,井有多深绳有多长而且还是双倍的.这些井绳一个壮劳力背起来就很费劲,更不用说打水了,需要一个人搅辘轳,另一个人拽绳索踩绳索.别说这踩绳索,还需要有一定技术,一定经验的人来操作,踩不好打上来的水桶就会返回井里.井口边有两只桶盛放打上来的水,另外还得有两只水桶往家挑.这种取水方式,在旱塬上的农村很普遍.
2019-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