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粮食购销市场格局在发生深刻变化,保护价粮食品种和范围逐年缩小,非保护价粮食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农发行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不断增加,完善和加强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管理成为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发行自2000年发放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从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审计署组织的检查情况来看,非保护价贷款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规范和加强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管理势在必行.虽然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有关规定在总行原来的<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办法>中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看,原来的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办法是建立在1998年粮改"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基础上的,主要体现的是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要求.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与之相比较,在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期限、贷款的财政保证以及风险来源与表现形态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企业经营非保护价粮食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在目前企业自身风险防御能力总体较弱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很可能转化为农发行的贷款风险.因此,从准确把握和执行粮食购销政策与防范信贷风险的角度出发,必须考虑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非保护价贷款、粮食收购贷款、贷款管理、防范和控制、自身风险、管理办法、农发行、粮食购销政策、企业经营、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信贷管理、信贷风险、市场格局、市场份额、人民银行、粮食市场、粮食品种、客观要求、经营风险
F8(财政、金融)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