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3448.2024.04.006
"物美质优"判断偏差对次优食物浪费的影响
全球因食物外形缺陷而产生的浪费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外观有缺陷但仍可食用的食物被称为"次优食物".次优食物浪费根源于消费者的审美偏差,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消费者回避次优食物的心理机制,对相关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探讨不够.本文基于常人信念理论,研究消费者在次优食物购买中的常人信念,并提出"酷化拟人形象"的干预措施.通过四个实验发现,消费者存在"物美质优"信念,即次优食物的低外观水平会降低消费者对次优食物口味与健康的评价,而"酷化拟人形象"可以强化消费者对次优食物的自然性感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自主性水平对此效应可产生调节作用.本文厘清了消费者的美学偏见对次优食物感知障碍的影响路径,创新性地提出新型视觉线索,促进消费者形成可持续性食物选择行为,系统地揭示了从食物浪费的认知偏差到视觉助推效应再到助推机制与效应边界的内在机理,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易执行的管理工具,有助于解决次优食物滞销问题,也在推动食物可持续发展方面为政府提供了高效率的政策方案.
食物浪费、次优食物、常人信念、酷化拟人、自然性感知
27
B842;C93;F8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3&ZD096
2024-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