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667.2015.03.024
《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序
初次见到杨赛学棣,是在2008年11月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复旦大学青年论坛上.他在会上做主旨发言,我任评议人.他当时一袭风衣,一条红围巾,分外显目.杨赛讲述了从中文专业转到音乐专业从事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他本科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读的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喜欢写一些古诗文,比较关注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哲学.博士毕业后,他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工作的重心必然要向音乐的转移.这个"转身"看上去尺度偏大.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有可能软着陆的.杨赛的方法就是,把以前看过的经史子集重新再看一遍,把关注的焦点从文学移到音乐上来.他在会上阐释了老子"大音希声"这一音乐美学范畴的内涵及道家音乐美学理论体系.他把"大音"和"希声"解读为两个声音叙词,重要的打击乐器只用在古代祭祀的开场与收尾,使用得很少."大音希声"后来成为道家重要的音乐美学范畴.
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理论体系、古代文学、大音、文学和哲学、教学与研究、中文专业、音乐专业、学术年会、上海市、青年论坛、复旦大学、方法、道家、打击乐器、博士、音乐学、软着陆
J60-02;J60-05;J601(音乐理论)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