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675.2017.02.021
从旗袍之“美”看民国时期的大众审美心理与女性服饰审美趋向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民国新旗袍,款型结构纷繁多样而又风格各异,其形成与发展在定程度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满族袍服的特征,又强烈地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与服饰风格的作用和影响,兼收并蓄、仿效融合,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传统服饰代表与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在中国服饰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抹印记.其萌芽于10年代,发轫于20年代,定型于30年代,成熟于40年代,在加法与减法的交替变化中,呈现出一种简约化、个性化、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别样轨迹.回望历史变迁中的旗袍之“美”,可以让我们从衣着品味的视角来解读民国时期的大众审美文化,窥见女性服饰的审美趋向.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旗袍、审美观念、审美心理
J01(艺术美学)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资助13LSC012
2017-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