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675.2003.01.007
传教士绘画与民间趣味
本文通过梳理晚明至清初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宫廷内的一些活动,分析他们起初如何试图用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来同化中国文化,而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环境,成为供职皇家的画师.郎世宁等人尽管都具有很深厚的西洋画造诣,但作为臣子必须满足君主及宫廷的审美趣味,从而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折衷绘画.但此种绘画样式既不得西方同行认可,也不为中国的知识精英接纳,似乎仅是皇帝们的个人喜好.然而,这种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水墨画"却为后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中下层鉴藏群体所接受,并与民间年画结合起来,为写实主义绘画在20世纪中国的广泛认同培植了欣赏人群.
传教士、郎世宁、民间、收藏
J209(绘画理论)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