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77/j.cnki.nsic.20240612.001
中国体操学校若干问题考证
运用文献资料、多重互证等研究方法,深度挖掘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体操学校从创办到停办全过程的一手资料,澄清和还原多个目前学界仍存在争议的问题,考证该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发起日、纪念日、开学日等称谓的存在,以及民国前后纪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学界对该校创设时间存有争议的主要原因;该校先后由虞洽卿、徐傅霖、杨谱笙、徐一冰、徐一行、顾拯来6人担任校长;该校每年春秋招生两期,共计招生40期,招生规模维持在每期50~100人之间,主要借助报纸、期刊发布招生信息;课程设置以学科和术科的二分法为分类依据,术科重于学科;创办初期师资力量较强,中后期逐渐走向衰退.
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教育、体育学校、人才培养、体育课程、体操
38
K25;G8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TY040
202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