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理论解析与对策探讨
基于农地非农化理论体系,解析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探讨制度改革的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当前以"增量控制+计划配置"为核心的计划管理思路存在偏颇,造成了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该管理思路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让中央等高层级政府直接干预区域建设用地的微观配置,管理方式呈现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难以契合区域内建设用地总量存在"上限"的客观现实,也无法满足实时变化的建设用地需求等."增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思路形成的机制性根源之一是政府内部"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因而,应按照"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重塑各级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职能,打破目前"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层面,转变实行以"总量控制+市场配置"为核心的管理新思路,将政府角色定位为资源配置的管控引导者,主要负责修正完善既有的建设用地配置管理体系;将具体的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最终,可行地、渐进地推动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制度改革.
建设用地配置、制度失灵、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系、管理思路、转变路径
19
F301.2(农业经济理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建设用地双轨化配置的绩效、机理与对策研究"17YJC79014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2018SJA003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土地出让视阈的区域工业用地配置研究:空间互动与效率影响"BK20180549
2019-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