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与"浑沌"的治理逻辑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规范化",最核心特征是基于"形式知识"的边界划定."浑沌"作为对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内在机制的隐喻,即一种以"隐性知识"为前提的整体、连续、流动、统合的状态.在集体主义时期,农村生产生活的"浑沌"环境与治理方式的"浑沌"相互适应,社会目标可以被控制和诱导到与国家目标相融合的状态.1980年代开始推进的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逐渐打破了"浑沌"状态,在地方社会出现了大量与国家目标相对抗的矛盾冲突.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基层政权合法性为目标,却降低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国家依然通过一系列行政控制机制驾驭地方行政目标.在规范化及其后果与国家目标控制机制的张力中,农村基层治理陷入困境.当"浑沌"的外在环境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时,在基层社会的治理现场,自上而下的"规范"若没有造成更多的社会冲突和不满,则必然在吸纳"隐性知识"的一线行政操作中,促生新的"浑沌".
规范化、"浑沌"、边界、基层治理、困境
19
C912.82(社会学)
2019-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