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治理”:“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广西圆村的田野调查
将贫困置于中国自身的政治与治理语境中进行考察,这将有利于拓展贫困的本土研究.基于费孝通的“双轨政治”,文章提出“双轨治理”概念,认为其既包含国家治理又包括基层治理,特指国家在“攻坚拔寨”特殊时期设置的第一书记制度与在改革开放后一直延续至今的村支书制度在扶贫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治贫格局.然而“双轨治理”也潜藏着造假共谋和形式主义、权力博弈与不合作、农民边缘化与基层自治力量削弱,及村庄公共性瓦解等新问题.完善“双轨治理”,可从政府与社会有限度的自主性、互惠性的资源依赖、合作型的治理及村落共同体的重建四方面入手,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双轨治理”
17
C912.82(社会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西南民族旅游地区贫困再生产及治理机制研究”16YJC840026
2017-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