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水平估计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队列视角的分析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但是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文章所使用方法的可靠性也将增强.因此,对于经历了明显时代变迁的农村人口而言,利用同样为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从而为人口预测工作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农村人口、终身生育数量、初育年龄、生育水平
15
C924(人口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和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71361140370
2015-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