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产权”:农地确权的实践逻辑及启示——基于某土地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
在农地确权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确权政策表达遭遇到多方面的抵制,导致确权实践的“被产权”逻辑.即一方面政策实践脱离农村社会实际和农民需要,表现出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另一方面,作为政策实施对象的农村和农民被动接受政策,不得不用某些策略性方式纠正政策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背离.具体而言,基层治理原有秩序机制、村庄社会运作逻辑和农民的土地认知结构等成为形塑“被产权”实践的主要因素,诸种反制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消极作用,但是契合当前农村社会现实和农民实际需求,具有实质合理性.在与制度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依靠产权制度孤军深入,往往陷入“头疼医脚”的实践困境,损害而并非保障农民利益.
农地确权、基层治理机制、村庄社会、农民土地认知结构
13
F301.1;C912.82(农业经济理论)
2014-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0-8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