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469-5097.2002.01.011
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断层的成因探讨
多年来考古发掘表明,太湖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普遍存在多期文化断层,取而代之的是在连续的文化层序中出现不含文化遗物的自然沉积地层本文通过对太湖地区文化断层与特征沉积物(埋藏古树和埋藏泥炭)时空分布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典型剖面所反映的古气候演变状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普遍存在着两层埋藏古树和埋藏泥炭层,它们的年代与文化断层形成时代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各期文化断层的形成均非海侵造成,而是与全新世中晚期气候一海面波动有关.崧泽晚期文化断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面上升,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地表低洼处泥炭沼泽的扩大所致,而良渚晚期文化断层则是因大规模的陆地洪水泛滥,引起地表水域扩张造成的;唐宋前期文化断层与太湖水系的变迁密切相关.在整个历史时期,太湖水系大致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的方向演变.本区湖面曾几度扩展,这是该期文化断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太湖地区、环境考古、文化断层、中国东部
38
P931;P534.63(部门自然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83;高校博士点基金2000028414;南京大学"985"自然地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测试基金
2008-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