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271X.2019.04.001

HBV X基因突变促进肝癌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引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HBx)羧基末端四个突变位点C1653T、T1753C及A1762T/G1764A致癌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体外基因合成和定点突变构建野生型和复合突变型HBx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肝癌细胞HepG2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转染空载体(Vector)、野生型HBx(WT)和突变型HBx(Comb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WT和Combo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快于Vector(P<0.01),但WT和Comb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Combo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WT(31.90%vs 16.00%,P<0.01),而WT略高于Vector(12.46%,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ombo细胞48 h迁移距离显著高于WT细胞(P<0.01),而WT细胞显著高于Vector细胞(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Combo细胞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最多[(227.80±17.85)个],其次为WT细胞[(181.75±10.06)个],Vector细胞最少[(85.72±3.19)个],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野生型和突变型HBx均可显著增强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突变型HBx促进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能力显著强于野生型HBx,这为明确HBV致癌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HBVX基因、病毒突变、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21

R373.2(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094

2019-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37-34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东南国防医药

1672-271X

32-1713/R

21

2019,21(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