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71X.2015.02.004
PiCCO 指导重症患者液体管理及临床预后的评价
目的:回顾性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PiCCO)对重症患者指导液体复苏及评价预后的作用,并与肺动脉导管( PAC)比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ICU住院诊治并放置PiCCO或PAC的重症患者96例,其中PiCCO组44例,PAC组52例,记录数据包括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24 h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无机械通气时间( VFDs)、28 d内非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等指标,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结果分析置管原因,感染性休克是放置PiCCO的主要原因(52.2%),心源性休克是放置PAC的主要原因(57.7%)。 PiCCO组与PAC组7日内24 h液体平衡量分别为650(-120,1400)、350(-570,1060),P=0.001,第2日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BPiCCO =250及FBPAC=550,P=0.012),且PiCCO组中置管并发症及VFDs均显著少于PAC组(P<0.05)。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发现,PiCCO及PAC均不是影响上述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iCCO对重症患者指导液体复苏及评价预后中的作用并不优于PAC,且PiCCO监测下过度补液反而会增加院内死亡率。
热稀释技术、液体复苏、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肺动脉导管、预后
R459.7(治疗学)
江苏省盐城市科技计划项目YK2011052
2015-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