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7772.2021.03.015

论消失考现文学

引用
理解社会文化的生长发展,不能忽略思考消失,因为考察消失慰藉记忆旨在烛照新生路、发现新契机.有消失就有生长,两者此消彼长.如梅洛·庞蒂云,意义是世界中的关联关系,而人是关系的纽结.我们很容易想到各种消失:裹脚布、纺车、煤油灯、火柴、的确良、瓦房、赤脚医生、电报等,当然,生长也令人目不暇接,如芯片、人工智能、电商、电子货币、区块链等.消失变热词,因时代变化太快速太深广,不朽敌不过速朽,万古长青的永恒赶不上灰飞烟灭的速度,艺术的原韵拗不过科技的快速翻新,真实客观的现实抵不过虚幻拟像世界.发现消失代表物、关键符号,成为文学新生长点.当代香港作家热于考现消失的人事、物件、地景等记忆,如码头棚屋、唐楼当铺、猪油厂、木电车等.1997年回归后逢五逢十大庆年都有一批记忆文学问世,这种集体记忆文化很典型,雕刻着地方性.若论消失文学,可思考的问题很多:为什么寻觅消失?谁在意消失?有哪些消失物事?消失是考古还是考现、是历史轨迹还是当下痕迹?消失与考现有哪些悖逆关系,香港特有的消失物事有哪些,说明什么特性?不同时代、区域、人群关注的消失问题有何异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2021-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5-8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方文坛

1003-7772

45-1049/I

2021,(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