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21.01.016
格律诗的现代波动:韵律与沉默——谈毕肖普对格律诗的现代运用
西默斯?希尼称赞毕肖普是最缄默、文雅的诗人.毕肖普的诗内敛克制,出于自我限定,或者情感的尊严,毕肖普不轻易在作品中言说苦痛,或者其他激烈的情感.她让韵律帮助她传达这一切.毕肖普将传统韵律作为容器,把情感安稳地盛放在里面.这是个形式抑制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被过滤,安抚和冷却.毕肖普似乎有种习惯,表达越强烈的悲痛感情,就采用越艰难的韵律形式.她需要它们作为强有力的管制力量,将激昂的声音强行压低,甚至转至沉默.用韵律自身代替那声音去言说,去表现,而语言,就可以尽量平静地述说客观之物.因而,在毕肖普诗歌中,韵律与内容、韵律与言说的关系很复杂.她让韵律为言说服务,也为沉默服务.韵律使她的沉默成为可能,也使更深处的表达成为可能.不管在稳定的韵律结构中,还是在不断变调的韵律运动中,毕肖普都让韵律对意义的暗示作用发挥到最大,显示出她运用韵律的高超技术.这类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种技艺》《六节诗》《在乡村》等.带有比较明晰的音乐要素的作品还有:The Riverman(《河人》)写巴西民间一个故事,带有桑巴舞的韵律.Arrival at Santos(《到达圣托斯》)整首诗回响着儿童手指游戏的节奏.The Barglar of Babylon(《巴比伦的盗贼》)带有民谣韵律.Visits to St.Elizabeths(《拜访圣伊丽莎白疗养院》)采用了童谣回环反复的结构.
格律诗、现代运用、毕肖普
I207.22;I046;R289
2021-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