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19.05.017
90年代口语诗歌的精神结构及其“应用”问题
引言:盘峰以后,如何重审“口语”
“盘峰论争”对新诗史来说至今仍是不可忽略的节点.固然它包含诗坛名利意气之争的一面,但更关键的是,它集中暴露了原本盘根错节的诗学命题及其观念冲突,姑且不论论辩的成败得失,这场论争使新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降的探索与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实践深刻地联系在一起,从语言风貌、写作路径、艺术观念等角度看,新世纪诗歌表面上的自由多元,乃至内部的同质化等问题都至少可以追溯到90年代①.尤其就口语诗歌的发展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单从新诗史来看,口语写作存在不同阶段.
精神结构、口语诗
I206.7;H1;G127
2019-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