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15.03.019
1982:围绕“十六年”的一场大辩论
原来是半月刊的《文艺报》,自1982年起改为月刊.自1981年评《苦恋》以来,在一些基本的文艺观点以及对文艺形势的估价上,《时代的报告》与《文艺报》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代表两种文艺观、并屡屡公开对阵的刊物.《苦恋》问题已成过去,在如何对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论争.这次新的论争,是因《时代的报告》1982年第2期的《本刊说明——重新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的.全国很多文艺刊物和人文学术期刊,都先后参与了这场实际上是围绕着对《讲话》是否“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和是否退回到“十七年”的大论战.因此,这场大论战,与其说是《时代的报告》与《文艺报》两刊的论争,毋宁说是新“左派”与党中央领导下的主流文艺观之间的一场斗争.
大辩论、十六年
F129;D80;F830.91
2015-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