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7772.2013.03.012

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以乡土小说派、茅盾、沈从文为核心

引用
1 在中国新文学的萌蘖、发展中,乡村生活与记忆一直是强韧而活跃的创作资源,如果定要从中国新文学中指认某种主潮或主流的话,当非乡土文学莫属.无论作者队伍的知名度、影响力,还是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乡土文学均独占鳌头①. 现代人意识中的"乡土",背后往往有城市的挤对和压抑,对"乡土"的怀恋与自卑亦由此而来.马克思曾把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视为"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融合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今天."②但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虽然城市在商代就已出现,《战国策·赵策》中即有"干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的记载,但不知为何,在文学的视阈中,城市一直无法构成对"乡土"足够的威胁与挑战.这或许跟古代城市的建造往往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有关,不像现在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与交流.古代城市大多居于战略要地,与乡村一样封闭自守.在社会构成上,无论是总体的官民结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伦理纽带,均可见出乡村宗法结构的投影.由于城乡对峙的模式始终没有确立起来,"乡土"在古人那里便停留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它天然自足又无知无觉,即使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带有明显城乡对比意味的细节,其描述的重点亦不在"乡土",它更像是大观园中上演的一出喜剧事件,最终淹没在曹雪芹对"人生变幻、世事无常"的思索之中.

乡土小说、现代文学、沈从文、同构造

I206.6;P588.12+1;I0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61

2013-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0-5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方文坛

1003-7772

45-1049/I

2013,(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