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13.02.013
本雅明城市美学:拱廊计划与梧州骑楼的空间理论阐释
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著名的"拱廊计划"围绕着19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城市化进程,描述了西方现代都市巴黎的历史遗迹、咖啡馆、拱廊街、林荫大道、商品展览馆以及穿梭于人群中的闲逛者、拾荒者、妓女等城市日常生活意象,带给人们一种偶然、新奇、震惊、转瞬即逝的审美现代性的日常生活体验.中国南方(广西)梧州代表性的建筑样式骑楼是近代梧州历史的产物,它盛载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情感表达、审美心理等,包含着直觉、体验、审美、社会等诸多意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南方特有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时代气息,交集了多元的历史文化,构成一种独特的城市美学空间.由此,本雅明的"拱廊计划"和梧州骑楼提供了一种富于比较美学意义的空间分析的可能性.本文拟从本雅明城市美学思想的角度切入,分别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视野,并结合当代西方空间理论话语对骑楼这一重要文化现象进行空间理论阐释.力图从创造性的学术视野,将当代西方空间理论话语与中国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促进新时期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理论建设.
本雅明、城市美学、空间理论、理论阐释
B834.2;I01;TU98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梧州学院重点资助项目
2013-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