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13.02.004
时间之上:“非虚构”的历史与人生——齐邦媛的《巨流河》与“非虚构”写作
一
从开始阅读这部长卷的时侯,我就猜想,一个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为何在如此高龄,如此深情地写下这三十余万字的回忆文字.当这部著作,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海内外被广泛传播和阅读的时侯,我想,齐邦媛老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侯写出这部《巨流河》?这究竟是一部单纯的个人生活史,还是家族史,家国史?这是一部"传记"还是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对于像齐邦媛这样一位老人,在将近一个世纪,尤其是埋藏着巨大悲伤的20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她的记忆,以及对历史、自身的回望,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文化姿态和生命体悟?她笔下的历史、时代和个人,是怎样的一种纠结、起伏的关系?我还进一步思忖,这位老人的叙述,从孩提时代到耄耋之年,她呈现给我们的是集体记忆,还是个人经验的内省?她的叙述,究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是一个"说真话"的年龄,想必她几十万言的文字,一定是"费思量,自难忘"的,她的叙事动力何在?也就是说,这个文本的意义何在?在这里,我尝试跳出文本话语的政治、文化意义层面,来思考和讨论这部著作的写作路径、叙述姿态和独特的美学理想,期待能够把握这部回忆性文本的结构力量和价值.
非虚构、巨流河
I206.7;G206;K249
2013-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