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12.03.004
文学中的阶级、血缘和亲情——1978年后的文学流变观察侧面
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王彬彬在《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3期)里考察了1949-1979年间的大量文艺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歌曲创作、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民歌运动中的新民歌、1961年6月问世的歌剧、文革期间的小说创作.通过考察,王彬彬发现这30年间的文学呈现出逐步以阶级情取代血缘情的趋势.王彬彬在此文结尾将眼光投向“文革”结束后的文学创作,并指出对亲情的书写和对阶级与血缘的反思重新进入文学创作.本文正是以此为叙述起点,将亲情、血缘和阶级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探讨1978年以后的文学创作.本文主要选取的五部作品,从《伤痕》、《墙》、《奶奶的星星》到《兄弟》、《老人鱼》,它们叙述了同样的历史事件,使用了同样的话语素材,但内在逻辑不一样,与血缘相对的冲突物的选取亦有不同,以及对于谁之罪的思考方向各不相同.
文学流变、流变观
I207.22;I338.095;I561.07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JZD0010
2012-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6-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