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7772.2003.04.009
从"解剖"到"解释"--回望20世纪精神分析美学
@@ 美学在20世纪--甚至直至现在--都有一种试着向科学靠拢的企图,似乎仅作为人文学科有些底气不足,必须通过科学化以确保自身地位稳固并获得进步.在这股科学化潮流中,精神分析美学是上个世纪美学领域中最令人瞩目、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如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现实检验,美学之能否、应否科学化已受到严重质疑,曾经自豪地操着自然科学的手术刀对文本进行"解剖"的早期精神分析批评,逐步走向了与文化学、社会学"解释"的联姻.从弗洛伊德、荣格到弗洛姆、霍兰德、拉康、派里斯,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由单薄、机械日趋丰满、灵动.站在21世纪检视这一历程,应该可以找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实践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东西.
精神分析美学
I2(中国文学)
2005-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