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7772.2003.04.009

从"解剖"到"解释"--回望20世纪精神分析美学

引用
@@ 美学在20世纪--甚至直至现在--都有一种试着向科学靠拢的企图,似乎仅作为人文学科有些底气不足,必须通过科学化以确保自身地位稳固并获得进步.在这股科学化潮流中,精神分析美学是上个世纪美学领域中最令人瞩目、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如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现实检验,美学之能否、应否科学化已受到严重质疑,曾经自豪地操着自然科学的手术刀对文本进行"解剖"的早期精神分析批评,逐步走向了与文化学、社会学"解释"的联姻.从弗洛伊德、荣格到弗洛姆、霍兰德、拉康、派里斯,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由单薄、机械日趋丰满、灵动.站在21世纪检视这一历程,应该可以找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实践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东西.

精神分析美学

I2(中国文学)

2005-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0-4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方文坛

1003-7772

45-1049/I

2003,(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