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741/j.issn.1673-4831.2020.0129
广西大明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观测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作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指示物种.为了解两栖动物种类、种群数量、生存状态以及受威胁状况,于2016-2018年的4、6和8月对广西大明山样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观测.观测方法主要采用样线法(共布设10条样线),并以人工庇护所法作为补充.观测结果表明,广西大明山样区的两栖动物总计5科14属18种,其中鸭嘴竹叶蛙(Odorrana nasuta)、金秀纤树蛙(Gracixalus jinxiuensis)和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是该保护区的新增物种.不同样线观测到的物种数或个体数略有差异,不同月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呈显著性差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间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呈显著性差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与海拔相关性显著,而Pie]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没有显著相关性.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生境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来说,大明山样区的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趋于稳定,意味着其受保护状况较好.在人为干扰较弱的常绿阔叶林、草本泥泽、竹林区,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分布比较均匀,而在低海拔山区和农田,两栖动物物种数和香农-威纳指数较高.
大明山、生物多样性、两栖动物、时空格局、观测
36
X176(环境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
2020-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6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