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34/j.issn.1673-4831.2018.09.002
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集约化种植面源污染监测指标筛选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典型区域不同种植模式(水稻、小麦和设施蔬菜)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a田间试验,确定不同种植模式面源污染发生量.结果显示,水稻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15.4%、5.3%和1.8%,总损失量约占22.5%.小麦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3.3%、5.1%和3.0%,总损失量约占11.4%.设施蔬菜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0.1%、3.0%和18.9%,总损失量约占22.0%.基于田间试验结果,针对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水稻、小麦和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分别提出4个(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日最高气温、土壤120 cm深度处总氮浓度和降水量)、5个(0~30 cm土壤中铵态氮浓度、日最高气温、土壤pH、氮肥投入量和降水量)和2个(氮肥投入量和降水量)简易监测指标,结合田间试验数据的验证,确认新建立的简易监测指标及构建的数学关系能够提高面源污染发生量预测精度,从而可为我国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方法.
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集约化种植、面源污染、监测指标
34
X83;X501(环境监测)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35;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4
201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7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