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34/j.issn.1673-4831.2018.07.003
植物分解及含水量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磷形态影响模拟研究
以鄱阳湖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实验,借助连续提取法(SMT法)和31磷核磁共振(31P-NMR)技术,研究土壤含水量及其与优势植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分解作用下湿地土壤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拟实验所用鄱阳湖湿地土壤总磷(TP)含量为531 mg·kg-1;无机磷(IP)含量为305mg· kg-1,其主要由钙结合态磷(Ca-P)组成;有机磷(OP)含量为218 mg·kg-1,其组成主要包括单醋、二酯和焦磷酸盐.在不同土壤含水量(露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作用下,各培养组表层0~2 cm土壤TP、IP和Ca-P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于湿交替组降低幅度最大;干湿交替组0~2 cm土壤铁铝磷(Fe/Al-P)含量下降幅度与露干组相当,均低于其他培养组;不同培养组土壤OP含量和组成变化并不明显.在植物分解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植物分解引起>2~5 cm土壤TP、IP、Ca-P和OP含量均明显增加,二酯/单酯比值和二酯/焦磷酸比值亦呈增加趋势,其中,二酯/焦磷酸比值增加最明显;但表层0~2 cm土壤TP、Fe/Al-P和OP含量却明显降低,其中,OP含量下降幅度(9.0%~15.2%)远高于土壤含水量单一因素作用组,表明植物分解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表层土壤OP的分解速率.
植物分解、土壤含水量、鄱阳湖湿地、土壤磷
34
X52;S154.1(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50;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14GGJS-25
2018-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9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