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3.022
沉积物底栖动物体系中多壁碳纳米管对镉生态毒性的影响
人工纳米材料( ENMs)日益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将导致其大量地被释放到水环境中,ENMs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分别以Cd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 Bellamya aeroginosa)作为模型污染物和测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毒性测试研究不同管径多壁碳纳米管( MWCNTs)存在条件下Cd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生物积累变化和Cd对肝胰脏2种重要生物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管径MWCNTs均能促进Cd的生物积累,小管径(8~15 nm) MWCNTs对Cd生物积累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大管径(20~30 nm) MWCNTs。低Cd浓度(5μg·g-1)条件下,不同管径MWCNTs处理对SOD活性没有影响;中Cd浓度(25μg·g-1)条件下,不同MWCNTs处理组SOD活性均受显著诱导,小管径MWCNTs处理组SOD活性受诱导程度显著高于大管径MWCNTs处理组;高Cd浓度(100μg·g-1)条件下,不同MWCNTs处理组SOD活性均受显著抑制,小管径MWCNTs处理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大管径MWCNTs处理组。中Cd浓度条件下,MWCNTs处理组MDA含量比无MWCNTs处理组显著增加;高Cd浓度条件下,小管径MWCNTs处理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无MWCNTs处理组和大管径MWCNTs处理组,MWCNTs引起的高Cd积累造成严重细胞损伤,导致MDA含量下降。因此,在中、高Cd浓度条件下,MWCNTs显著增加了Cd的生态毒性,与肝胰脏中Cd的生物积累水平变化相吻合。 MWCNTs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与MWCNTs理化特性、环境介质和生物种类有关。
沉积物、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Cd、多壁碳纳米管、SOD、MDA、生物积累、生态毒性
X171.5(环境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383
2015-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