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4831.2013.02.009
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常见外来湿地植物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8种常见外来湿地植物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并利用改良的澳大利亚杂草评估系统和国内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藻(Pistia stratiotes)已被界定为人侵植物,风险最大,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具有一定的潜在入侵风险,应该慎用;旱伞草(Cyperus ah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的风险性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地用于人工湿地.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除水葫芦和大藻以外的上述其他6种外来湿地植物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主要适生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农村地区分布广泛的稻田、河流、湖库和鱼塘等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威胁.应加强对人工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管理,从可替代的本土植物、选址、生长管理、隔离和再利用等方面进行管控,降低外来湿地植物的风险,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湿地植物、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29
X52;Q948.8(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239;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2ZL003
2013-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9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