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4831.2006.02.015
呋喃丹和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淋溶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室内柱淋溶试验研究呋喃丹与阿特拉津在河南潮土及2种太湖水稻土中的淋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河南潮土中的淋溶作用比在太湖水稻土中弱.在表土中添加2 mg农药、模拟1次降水200mm条件下,呋喃丹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25-30 cm深处,阿特拉津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15-20 cm.表明呋喃丹、阿特拉津2种农药在供试土柱中均表现出较强淋溶特性.土壤和农药性质对淋溶作用均有很大影响.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性越强,土壤中农药越不容易随水下移;土壤大孔隙越多,农药在土壤中淋溶作用也越强,且相邻大孔隙对农药淋溶存在协同作用.土柱中插入4根直形多孔玻璃管后,土壤淋出液中农药量比插入2根的高2.7倍,比不插玻璃管对照高10倍.土柱中插入扭曲(60°)形玻璃管与插入直形玻璃管相比,农药在土壤中持留性增强,淋溶作用减弱.同一土柱中农药水溶性越大,淋溶作用也越强.
农药、呋喃丹、阿特拉津、土壤、潮土、水稻土、土壤大孔隙、淋溶
22
X131.3(环境化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2CB410805
2006-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