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4831.2006.02.004
施N模式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 a定位试验后不同施N模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作系统土壤供N能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显著增加土壤NH4+-N和可矿化N含量,显著提高稻田系统生产力,且随着稻草配合施用,施N效果更加明显.移走稻草情况下N肥增产率为30.3%~31.3%;稻草还田情况下,N2(全年施N量240kg·hm-2)处理N肥增产率为36.7%,1 kg纯N增产谷粒12.1kg,均显著低于N1、N3(全年施N量180 kg·hm-2)处理,后者增产率为40.4%~41.1%,1 kg纯N增产谷粒17.7~18.0 kg,且N1、N3处理(施N量相同,但各时期施N比例不同)间差异不显著.配施N肥后稻草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供N能力,连续处理2 a,土壤可矿化N比移走稻草处理提高32.1%~50.0%.稻草还田时适当配施N肥增产效果明显,N1、N3处理下稻草还田增产率分别达8.7%和8.4%,而N2处理下稻草还田的表观增产效果降低,稻草还田增产率仅为5.1%.年稻草还田量为7 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年适宜配施N量为180 kg·hm-2,各时期施N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施氮模式、稻草还田、土壤供N量、水稻产量
22
S141.4;S143.1;X71(肥料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41;CERN野外台站研究项目;IRRI/BMZ/GTZ联合资助项目
2006-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