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鲁班工匠形象的分化与转换
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工匠,《墨子》中墨子与鲁班同台竞技的故事家喻户晓.从工匠传承的角度来看,二人都源于“工商食官”的周代工匠体系,都是从“执艺事以谏”的传统中走出,但是却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分化.鲁班以“艺”傍身,走向了民间、市场;而墨子却坚持了“谏”的传统,并进一步将其学术化、体系化,最终成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二人最初的竞技中,与其说是墨子战胜了鲁班,不如说是墨家学派的话语战胜了鲁班.然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最终突出百家重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儒家话语的规训下,墨子的形象不断被异化,变成一个不知礼乐的苦行僧的模样,甚至是一个“供人捧腹”的怪老头.而鲁班则逐渐摆脱《墨子》的影响,先是通过众多文本中的“故事”,被塑造成一个有情义、有血肉,技艺高超的工匠形象;进而又通过一系列文本中的“神迹”被神化,并最终成为工匠崇拜的对象.借此,鲁班与墨子的形象,实现了戏剧化的反转.
墨子、鲁班、工匠形象、工匠历史、设计文本
JO-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CG206
2020-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