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影图”的道教源头与文人趣味渗透:从赵孟頫《自写像》说起
赵孟頫《自写像》可能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中较早甚至最早的“镜影图”之一,他的《自写像》形式与道教图像极为相似并在题赞中显现了儒道合一的精神.从“镜影图”中的独特元素“镜光”的源头作考,“镜影图”源头在于道教,同时“圆光”本身在佛教文化中亦有显现.到明清代以后,“镜影图”已被文人趣味所渗透,成为表达画者“心声”最为直接的符号.随后由于西方风格的进入和绘画手段的变迁,部分“镜影图”也有了如西方自画像一样如实记录人物相貌的功能.可见,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镜影图”并非对人物全然形似的摹写以及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展现,它首先必须是宗教图像与文人“心证”的呈现,且从未脱离文字对画面内容的辅助与扩展,直到古代晚期方与西方自画像殊途同归.
镜影图、赵孟頫、圆光、道教
J20(绘画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第五十五批
2016-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