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的增值与磨损——从长篇小说《蒙古里亚》看民族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文学中的文本“植入”,通常是指为实现某种叙述效果而将文本之外的异质性内容或文体明确穿插于叙事中.郭雪波长篇小说《蒙古里亚》的“植入”方式,是对亨宁·哈士伦的《蒙古的人和神》一书中斯文·赫定探险史的相关内容大幅度借用.这一“植入”,在充实和凸显民族文化历史感的“增值”之外,也在人物书写的完整性等方面有所“磨损”.民族文化的“植入”是民族文学民族化过程中常见的路径,与叶广芩、鲍尔吉·原野等少数民族作家相比,郭雪波近期的“大萨满系列小说”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面对,这也是民族文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植入、民族文学、民族化
36
I206.7;I0;J616.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BZW192
2018-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