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9559.2009.02.004
阅读老舍,记住曾被遮掩的民族历史文化
20世纪初,世居北京267年的满族沦为受欺侮、受歧视境地.历史不再提及这个民族做过的贡献.老舍用心血写下的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记录.北京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古都,之所以如此,有赖于近六七百年蒙古人、汉人和满洲人先后共同的努力.北京有幸,因为有了老舍,这个"地道的北京旗人",为曾经的北京文化历史面影"立此存照",为多元共生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亮色.老舍接受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启蒙,他与生活在大杂院的父老乡亲休戚与共,作品不是主义的演绎也没有革命加恋爱的激进与温馨,却记录着动荡时代北京百姓的精神与生活变迁以及他们的命运.经过近半个世纪痛苦探索,老舍没有了前辈们过激的民族情绪,以大智慧大悲悯和人类大爱的现代眼光,对本民族进行冷静而热烈地审视,<正红旗下>的开头,表述了对生身民族清醒的反思与饱含血泪的自醒.
老舍、满族、北京、民族历史文化
I206.7;C951;G112
2009-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