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63/j.cnki.hhuxb.2018.02.015
先秦文献中"大人""小人"身份的嬗变
《山海经》的"大人""小人"神话,承袭《国语》记载的"防风氏""僬侥氏"之说,奠定了二者在先秦文献中的生成基调.《国语·鲁语》作为春秋、战国时人对"大人""小人"诸事的言说总纲,记载着时人对二者的印象,一是"大人""小人"的身高位列两级,为长短之至;二是来自外域.同时,亦载录其诸多称名、历史迁变等,为"大人""小人"在诸种文献中身份的嬗变奠定基础.《春秋三传》以"长狄"为外域民族,在历史与神话的二元交互中,各叙其事.《庄子》《列子》以"任公子""龙伯国大人""僬侥国小人"创制寓言,阐发哲理.《楚辞》以文人的浪漫主义想象,打造"长人"意象,彰显神话仙话化倾向.
先秦、大人、小人、身份
16
I209
2018-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