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8

两种屈光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调节反应的影响

引用
目的:观察并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0 ~ 16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屈光矫正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单光框架眼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眼,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反应.结果:共有113例患者226眼完成该研究,其中试验组54例108眼,对照组59例118眼.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的调节反应均表现为调节滞后,且调节滞后量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22±0.47、0.91±0.39、0.77± 0.40、0.65±0.32、0.51 ±0.22)D、(1.23±0.48、1.05 ±0.41、0.90±0.49、0.83±0.46、0.69±0.33) D;测量时间对各组调节滞后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229、142.361、323.484,P<0.05),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调节滞后量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F=11.222,P<0.05),但眼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调节滞后量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0.025、0.02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戴镜前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试验组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滞后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2.241、-3.522、-4.587,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都能改善调节反应,减少调节滞后量,但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要优于配戴框架眼镜.

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调节滞后量

17

R77;TH7

西安医学院2015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No.2015QN08X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ogram for Youth Science Research in 2015 2015QN08

2017-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02-30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眼科杂志

1672-5123

61-1419/R

17

2017,17(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