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角膜前表面非球性系数测量结果分析
目的:分别测量近视眼及白内障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非球性系数(Q值),探讨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近视眼患者240例,按屈光度分为高、中、低三组,性别比例基本匹配,年龄为18~32岁,随机选择其中48例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分别测量摘镜后第1,15d的Q值;白内障患者123例,年龄42~80岁.常规进行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等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视眼组其Q值范围为-0.62~-0.04,平均为-0.296;白内障组其Q值范围为-0.67~-.0.01,平均为-0.232,白内障患者的Q值低于近视眼患者的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近视眼的Q值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Q值与屈光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无明显相关,高、中、低三组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眼组同一个体左右跟Q值、隐形眼镜脱镜后第1,15d Q值分布线性关系显著,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值是表示角膜最平坦子午线角膜变陡或变平的程度表面形状系数.近视眼及白内障患者两个群体角膜Q值均呈正态分布,两组数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与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厚度无明显相关,配戴角膜接触镜对Q值的测量结果无影响.
近视眼、白内障、角膜非球面性、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厚度
8
R77;TN2
2008-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839-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