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社会主义日常论”的生成、实践困境与当代重构
“社会主义日常论”是列宁在驾驭资本逻辑进路中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考,其形成标志是“把社会主义拖进日常生活”主张的提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日常论”逻辑的必然展开,但也存在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倾向”,如日常生活消费符号化、大众感觉异化与占有片面化、道德失范并对待失范行为采取犬儒主义态度、工具理性泛滥与哲学社会科学边缘化.因此,应把社会主义拖进日常生活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原则,重构列宁“社会主义日常论”,这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的必然要求.
列宁、社会主义日常论、生成、实践困境、重构路径
A82(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失语、失踪、失声”问题研究””17ASK020;郑州大学2019年科研启动项目“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关系及其应用价值研究””111/32220538”阶段性成果
2020-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