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9309.2019.11.021
时间、空间与寻根意识 ——关于徐则臣《北上》的随想
在近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徐则臣为新世纪文坛贡献了《跑步穿过中关村》和《耶路撒冷》这样的佳作. 尤其是《耶路撒冷》,这部费时六年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热议, 并成功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时隔数年,他凭借长篇新作《北上》最终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此时,面对《北上》,人们便不能不想起《耶路撒冷》.从文学角度而言,两部长篇在叙事结构上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但是,为什么是《北上》而不是《耶路撒冷》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在我看来,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耶路撒冷》带有自叙传的意味, 处理的仍然是具体的个人经验;《北上》则不同,它超越了个人经验的限制, 小说中涉及的时间具有相当的长度,空间也变得比较复杂.但是,《北上》又没有按照史诗小说的样式来处理其时间和空间,而是在寻根意识的照亮下具有自己极为独特和深刻的意味.
徐则臣、寻根意识
I206.7;I044;C951
2019-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