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76/j.cnki.cn51-1670/g.2022.04.009
论边疆教育先驱于式玉创办拉卜楞女子小学的实践与影响
"七七事变"的爆发使得中国的边疆危机愈发严重.为了缓解危机,发展边疆教育成为了当时中国民族学界的重要共识,即通过教育来培养边疆各族同胞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进而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贡献.受这一思想感召,中国民族学界的优秀代表于式玉选择前往大后方,投身边疆教育的实践之中.1939年于式玉在甘南创办了当地乃至整个藏区首所女子小学——拉卜楞女子小学.该校的创办为当地各族女性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场所,教授的珠算、蔬菜种植等实践性课程在当时更具有突破性.尽管拉卜楞女子小学仅开办几年就被迫与他校合并,但它的开办对拉卜楞寺周边居民宣传国家民族意识、男女平等理念等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当地较为落后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更为战时中国民族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田野资料,对抗战时期中国边疆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抗战时期、民族学界、边疆教育、于式玉
41
G529(中国教育事业)
2022-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