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76/j.cnki.cn51-1670/g.2020.07.011
镜像:"后真相"语境下受众自我的建构
对"后真相"的定义,凸显了对这一新闻现象的研究重点应是对人格、心态、自我意识这些关于人的内在本质的剖析.在拉康看来,人的情感、性格、思维是被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存在这面"镜"塑造的.在社交网络的传播环境下,受众的种种扭曲、异常的心理现象已经产生了诸多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社会价值体系的稳定.解读受众的心理,可以运用"镜像"形成的原理,结合对"后真相"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剖析其在自我建构的三个阶段("想象中的他者"——"象征性的自我迷恋"——"语言表述建构主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侧面,从而导引受众正确认知自我和世界、更好地适应新型传播关系、拥有更健康的新闻理念:重视求证,重视对话,重视规则.
"后真相"、社交网络、新闻、受众心理、镜像
39
G210.7(新闻学、新闻事业)
202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