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76/j.cnki.cn51-1670/g.2018.04.020
都市压抑心灵的短暂解脱——《梅雨之夕》和《封锁》比较
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写于1933年,张爱玲的《封锁》写于1943年.这两篇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上海,反映了都市知识分子的心灵状况.二人同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吸收了西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揭示出都市人群的精神困惑,呈现出传统意味和现代特性.施蛰存的《梅雨之夕》与张爱玲的《封锁》在心理描摹、场景设置和行文结构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细微差异.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环境空间、心理特征和历史背景四方面的分析,来分析特殊历史环境下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认识当下城市人群的生存境况具有一定意义.
知识分子、都市、弗洛伊德、工业文明
37
I24(小说)
2018-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3-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