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612X.2014.12.001
好邻居还是好篱笆?--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形式论
迄今已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十三种译本,其中九种采用了忠实于原文形体和意义的手法。然而,诗歌的抗译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传统形式,又深深置根于西方文化的十四行诗,更是具有这一深层次的特征了。从理论上说,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有着不同的异质结构,要移花接木,是不易做到的。从实践来看,近百年来的阅读史和十四行诗创作史说明,移植英国和西方本土味的十四行诗形式到中国的土壤,还远远没有形成。这种理想和实践上的抵捂说明,英语中的十四行诗和汉语中的十四行诗(如果能够存在的话),是难以殊途同归的。总结起来,这是一个形式的文化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提高认识,纠正一些认识论的偏差,也有助于给诗歌翻译,尤其是传统的格律诗翻译提供启迪和指导,并提出处理诗歌翻译在形式问题上的措施,因而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邻居、篱笆、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形式论
H059(写作学与修辞学)
2015-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